10月31日,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CCAE 2025 SMM(第十四届)铜业年会暨山西省第二届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大会在山西·运城圆满落幕!
作为铜行业的年度盛会,本次大会以 “智创铜基新材料,绿启产业新未来” 为主题,环节设置丰富多元、亮点密集呈现。开幕式上,嘉宾致辞高屋建瓴,为行业发展锚定方向;重磅主论坛聚焦核心议题,奠定全年产业发展基调。
会议期间,多元活动精准覆盖全产业链需求:2026 长单 1V1 供需洽谈区搭建高效对接桥梁,助力企业精准匹配合作资源;金属矿冶智造与应用发展论坛、SMM & 为恒智能铜产业储能合作专场沙龙等平行活动,深度聚焦铜基新材料应用、低碳能源转型等热点赛道。山西省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招商推介会释放区域发展红利,“中条之夜” 招待晚宴与深度圆桌访谈拉近产业链同仁距离,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实地考察活动,让参会者直观感受铜产业创新实践与发展活力。
本次大会汇聚国内外龙头企业、顶尖科研机构、专业金融机构及行业权威专家,围绕多维度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从中国铜工业 “十五五” 高质量发展战略、铜矿产业绿色转型路径、零碳园区解决方案,到全球铜产业链供需格局与价格预测、铜矿资源战略与海外投资风险应对;从 AI 与新能源产业中的铜材应用、高性能压延铜箔制备技术,到智能技术在铜合金加工中的实践、铜材料与汽车连接器可靠性研究等,覆盖政策导向、资源市场、技术创新、应用拓展全维度。与会嘉宾以思想碰撞凝聚发展共识,为产业链同仁共谋合作、共商未来搭建了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
10月30日
开幕式及致辞
山西省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姚逊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信厅总工程师 崔力伟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迎辉

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董谌

嘉宾发言
主论坛:2025SMM(第十四届)铜业年会
发言主题:中国铜工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
发言嘉宾: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 康 义

一、“十四五”时期铜工业发展成就
1.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2.中国铜产量、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


其在介绍2024年世界矿产铜主要国家产量是提及:其中:刚果(金)湿法铜产量占比为81.7%,智利湿法铜产量占比为22.2%。


其对2024年世界精炼铜主要国家产量和2024年世界主要国家精炼铜消费量进行了阐述。


此外,其还介绍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精炼铜消费量和2024年中国铜消费结构。
4.技术创新引领铜产业全面升级
通过产学研技术攻关,在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迅速实现了从矿山、冶炼和加工全面升级。
铜冶炼的闪速和“双闪”技术日益成熟,广泛应用。自主研发的悬浮铜冶炼、氧气底吹、氧气侧吹加顶吹等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铜管材、铜板带、铜箔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并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为我国新能源、电力电子工业提供了新材料支撑。
其介绍自2019年-2024年,铜冶炼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

第五,其还结合2024年中国铜精矿产量分布图、2024年中国精炼铜产量前10位省(区)以及2024年中国铜材产量前10位省(市)阐述了中国铜产业布局情况。
6.2024年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
2024年铜进出口贸易总额1524.5亿美元,占有色行业进出口总额的41.3%。其中,进口贸易额1396.5亿美元,出口贸易额128.3亿美元,贸易逆差1268.2亿美元。
7.中国铜企业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2025世界500强中国铜企业4家。

此外,其还对2024年全球矿产铜前10位企业产量和2024年全球精炼铜前10位企业产量进行了介绍。
8.境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成效显著
在“一带一路”建设指引下,中国企业采取整体收购和绿地投资等多种方式获得境外铜矿产资源,并相继在境外投资建设了一批规模可观的铜矿山和选冶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统计,中资企业在境外获得的铜资源储量约2亿吨,形成了350万吨矿产铜,初步建成了刚果(金)、秘鲁、赞比亚三大海外铜基地,有效增强了我国铜资源自主可控能力。
二、“十五五”铜工业发展战略思考
今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座谈会上强调: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铜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铜工业强国。未来5年,要确保基本建成世界铜工业强国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紧围绕铜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化问题导向开展技术攻关,以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为引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面实现铜产业转型升级,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提供高端新材料支撑。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生态链。
(二)铜资源保障自主安全可控
提高铜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要立足国内,加大重点成矿带找矿力度,增储上产。持续开展老矿山深部和外围勘探,形成一批重点矿产资源接续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建设一批铜矿产资源基地。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完善的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大力提升铜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实现自主安全可控。
发言主题:零碳园区解决方案助力铜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发言嘉宾: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大客户总经理 田 原

发言主题:铜矿产业现状与绿色转型路径
发言嘉宾: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迎辉

圆桌访谈:铜产业破局:资源、技术与市场的三重挑战
主持人:SMM大数据总监 叶建华
访谈嘉宾: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姜卫东
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诸 捷
上海靖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 烨
重庆渝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孟康

发言主题:2025全球铜产业链供需格局与价格预测
发言嘉宾:SMM大数据总监 叶建华

宏观:市场不确定性与特朗普政策影响
►市场不确定性加剧
美国对等关税,锚定“贸易逆差”,意在解决37万亿的美债及制造业回流;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带来市场剧烈波动。
价格波动剧烈:其指出今年市场不确定性来自诸如产业和宏观等使得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这也增加了市场分析和研究的难度,如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其推特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3-4月美国加税政策引发市场恐慌,清明节后铜价出现了跌停。
市场预期变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促使部分制造业回流美国,如韩国电缆厂、中国铜管厂在美国投资扩建,不过,长期的关税将对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带来挑战。
经贸博弈与关税冲击

中美经贸会谈频繁:4月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后,中国美国已举行五次经贸会谈,市场也关注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会晤,这可能会影响铜等有色金属的短期波动。
关税对大宗商品价格不利:每次关税冲击对大宗商品尤其是基本金属价格是不利的,如黄金、白银价格受影响,市场担心贸易壁垒建立干扰全球经济,推动贵金属价格迭创新高,但近期黄金白银回落调整之后,有资金流出,并有部分资金流向有色金属板块。
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均处于50以下受地缘冲突及美国关税政策影响铜金比下行显示市场较强避险情绪

其结合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美国CPI、铜金比以及LME铜和美元指数(逆序)等的走势变化进行了阐述。
►美元走弱和美元信用弱化亦推升铜价
美元进入降息周期
降息幅度预测:美联储周三宣布降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这也是美联储今年第二次降息 25 个基点。市场普遍预期,从去年9月至今年年底,美联储累计降息幅度约 175 个 BP,标志着美国已正式进入降息周期。当前美元指数在100 关口以内徘徊,近期受日本新首相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影响,美元迎来短期反弹走势。
长期走弱趋势:而长期来看,美国降息周期尚未结束,美元将持续走弱。
美元信用受质疑:特朗普与美联储在推特上的博弈引发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和美元信用的担忧,这是推动黄金、白银、有色金属、或者虚拟货币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美元走弱或者美元信用的弱化也将从金融角度推升铜价。
基本面
►铜市场供应端情况
铜精矿紧张之下现货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下滑 冶炼厂亏损压力逐步体现
铜精矿加工费创新低:中国铜精矿加工费成交价格再次回落至低位,此前在去年三季度便经历过建国以来的阶段性低谷,如今再度陷入低迷。持续的低加工费格局,将为铜价提供更强估值支撑,进一步推升其价值中枢。
产量增量下调:2025年矿山干扰事件频发带来很多预期外的扰动,如智利ElTeniente、刚果金Kamoa-Kakula、印度尼西亚Grasberg、中国内蒙古矿业、加拿大SnowLake、智利QB等铜矿的生产中断均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SMM预计2025年全球铜精矿硫化矿产量为1948万金属吨,同比减量达22万金属吨。矿山供应预期外减少直接导致全球铜精矿供需平衡结果恶化,进入三季度以来,所有的机构都开始下调全球铜矿的增量。
未来干扰率增加:供应端的干扰无疑对全球冶炼厂的生产运营带来负面影响,原料供应直接承压。
》SMM:乐观预期升温+供需基本面托底 预计2026年铜价可能继续上移【铜业年会】
10月29日
论坛一:金属矿冶智造与应用发展论坛
发言主题:AI 新能源产业中的铜材应用
发言嘉宾:浙江花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建锋

铜材的优势特点
1.优异的导电、导热性
纯铜板带(如T2、TU1)导电率可达98%以上,是电力、电子行业(如变压器、连接器、电路基板)的首选材料。高导热性适用于散热器件(如热交换器、电子设备散热片)。
2.耐腐蚀与长寿命
铜自然形成致密氧化膜,耐大 气、水及部分化学介质腐蚀,白铜(如B30)更耐海水侵蚀, 适用于海洋工程。青铜(如QSn6.5-0.1)耐磨耐疲劳,用于轴承、齿轮等关键部件。
3.表面质量与尺寸精度高
冷轧工艺可控制厚度公差至微米级, 表面光洁无缺陷,适合电镀、喷涂等 后续处理,广泛应用于高端装饰(如 建筑幕墙、奖章)。
4.环保与可回收性
铜100%可回收且性能不衰减, 符合绿色制造趋势,降低全生 命周期成本。
5.多样化的合金适配性
通过调整合金成分(如黄铜加锌、青铜加锡、白铜加镍), 可针对性优化强度、硬度、耐蚀性或切削性能,适应不同场 景需求。
6.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软态(M)铜板带延展性极佳,易于冲压、折弯、深冲成型,适合精密零件加工。硬态(Y)或半硬态(Y2) 可通过冷轧强化,满足高强度需求 (如弹簧触点、屏蔽罩)。
铜材(铜箔)行业覆盖的范围

铜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而被广泛使用于各行各业。
AI驱动PCB高速发展
AI浪潮驱动PCB下游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在AI快速迭代的驱动下,服务器/存储、消费电子、计算机、手机、汽车电子等下游领域对PCB的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据Prismark,2024年,服务器/存储、消费电子、计算机、手机、汽车电子这五大领域的消费需求达524亿美元,占全部下游应用领域消费需求的比例为71%;预计上述各下游应用领域2024-2029CAGR分别为11.6%、3.0%、2.5%、4.5%、4.0%,有力支撑PCB市场未来增长。
AI服务器推动PCB量价齐升
• 在服务器中, PCB主要应用于主板、电源背板、硬盘背板、网卡、R i s e r 卡等核心部分。服务器PCB产品需要与服务器芯片保持同步代际更迭, 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在3-5 年, 成熟期一般在2-3 年。随各代芯片平台在信号传输速率、数据传输损耗、布线密度等方面要求提升, 服务器PCB产品也需要相应升级。
•AI服务器对PCB技术要求远高于传统产品, 有望拉动对应的PCB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实现量价齐升。
发言主题:深度剖析中条山集团铜尾矿综合利用典型案例与行业启示
发言嘉宾:山西舜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 刚

发言主题:中国铜矿资源战略与海外投资风险应对
发言嘉宾: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朱 清

发言主题:宏观视角铜市场未来展望
发言嘉宾: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 曹 洋

判断与策略
•行情关键:美元周期、关税预期,库存周期,扰动风险。
•交易层面:三大驱动因素(宏观面、基本面、情绪面)。
•核心逻辑:
1. 宏观因素:滞胀与美联储政治化(压美元)、各国财政刺激(撑需求)、关税风险+地缘风险
2. 基本面因素:供给扰动存在发酵空间,区域供需平衡“破坏—重构—破坏”
3. 2022-2026年平衡表(新):“弱短缺-缺口扩大-缺口扩大-缺口缩小-缺口扩大”
4. 2H25关键变量:政策变化、美元变化、库存变化、供给扰动
•铜价预测:中期——2022——2026年铜价重心逐步上移 4Q2025行情:震荡中突破前高
•核心观点:震荡上涨为主,年底警惕阶段回调风险
•策略:
套利 关注内外正套(多伦铜空沪铜)、国内阶段观望
单边 逢回调布局中线多单
套保 (结构性行情,波动加剧)累购策略更优
(长期看涨逻辑:美元信用周期(资源货币)、供应链风险及资源瓶颈、需求新动能较强、老动能不弱vs. 经济预期、材料替代)
风险点:政策风险(关税再度升级风险),流动性紧缩预期(中长期)等。
供给扰动事件
►自由港印尼铜矿事故
•GBC矿区—PB1C区块(GBC基础设施)、死亡7人、历史性重大事故
•重启节奏E:预计2025年底事故调查完成,其他矿区BG、DMLZ四季度中期重启。预计2026年上半年PB2、3,下半年PB1部分,完全恢复2027。
•直接影响E:25年9-12月份20-25万金属吨,2026年(主要上半年)26-28万金属吨。
间接影响E:冶炼厂投产暂时停摆。
资源民族主义+矿企债务问题

美国关税影响
8月1日铜关税政策超预期变化——原料包括精炼铜、阳极铜获得阶段关税豁免
•美国精炼铜库存水平:保守估计1-7月份同比增长超过50万吨(COMEX集中交割风险仍在)。
•美国库存外移必要条件:COMEX与LME出现负价差,且负价差足以覆盖运输与资金成本等。
•美国库存外移基本面条件:美国供需基本面显著弱于其他市场。
•铜材及制品关税50%:海关数据角度,美国铜材净进口30万实物吨(2024年)。
CDA数据,美国Wire Rod净进口38万金属吨左右(2023年)。
圆桌访谈:再生阳极铜在铜冶炼原料结构优化中的关键作用
主持人:SMM铜高级分析师 姜善誉
访谈嘉宾: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吕 勇
山东鑫泽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晓敏
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雷 前
新煌集团副总裁 梁逸龙

发言主题:技·数驱动,贸·融结合,助力有色产业新生态
发言嘉宾: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董 谌

10月30日
论坛二:铜基新材料重点应用论坛
发言主题:高性能压延铜箔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
发言嘉宾:北方铜业总工程师,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经理 柴胜利

发言主题:铜材料与汽车连接器电接触可靠性研究
发言嘉宾: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李刘生

连接世界的基石与变局
近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及燃油车单车用铜(千克)

其结合近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及燃油车销量、近十年中国新能源车及燃油车总用铜量的情况进行了阐述。

1 技术节约与效率提升、 2 材料替代的加速、 3 车辆架构的根本性变革。
铝代铜是中国资源安全、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资源战略。

电化学腐蚀:铜、铝电位差,易产生电化学腐蚀。
氧化:铝排易氧化,氧化铝不导电,端接电阻大。
蠕变:铝材易蠕变,端接处松弛、端接电阻增大,连接失效。
“铝代铜”不是简单的材料替换,而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这对于铜行业而言,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推动产业升级、迈向高端的重大机遇。
高可靠电接触与铜
铜及其合金是连接器接触件的“骨骼”与“血脉”
发言主题:难混溶Cu-Fe合金塑性及电磁屏蔽性能探讨
发言嘉宾: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 薛向阳

一 Cu-Fe合金背景
Cu-Fe合金与其他Cu合金相比,原料储备量较高、制备原料工艺较成熟、成本低廉,Cu和Fe特性的优良结合,具有环保、可再利用等特性,在电力、电子和通信等行业中展现广泛的应用潜力,如引线框架、电磁屏蔽产品等,可成为含铅、铍等铜合金的替代品。
强-塑性矛盾:Cu-Fe合金既可发挥 Cu 高导电、导热特性,随着Fe含量增加,Cu-Fe合金的强度大幅提升,塑性却急剧下降,塑性不足成为制约Cu-Fe合金发挥其功能特性的“卡脖子”问题。

电磁屏蔽材料包括金属、导电聚合物、导电涂料等。金属系是目前使用最广的电磁屏蔽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率、电磁屏蔽性能及可加工性能。目前,可通过提高Cu-Fe合金的导电率、 磁导率以及调控组织结构可在改善其电磁屏蔽性能。
力学性能-电磁屏蔽(导电性)矛盾:磁性Fe相是合适的强化相,但固溶的Fe原子会严重损害材料的导电率,电磁屏蔽过程的反射损耗、吸收损耗和多次内反射损耗与合金的导电率、磁导率及微结构有关。合金的导电率越高,电磁屏蔽性能越好。
二 研究思路

1.降低合金层错能调控塑性变形机制:层错能的高低与合金中的位错滑移的难易程度有着密切联系,直接影响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选取降低合金层错能的微合金元素,有望协同提升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2.微合金化和形变热处理提升电磁屏蔽性能:通过微合金化和形变热处理改善Cu-Fe合金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更好的电磁屏蔽特性和综合性能。
三 研究内容及方案
1 第一性原理计算,筛选合金元素:

•建立纯Cu以及Cu-Fe超胞模型并设定参数;
•选择不同第三元素在层错层处的最佳占位,通过第三元素的原子占位计算广义层错能;
•筛选出能够提高Cu-Fe合金塑性的第三元素。
》技术贴:难混溶Cu-Fe合金塑性及电磁屏蔽性能探讨【铜业年会】
圆桌访谈:新材料,新应用
主持人:SMM执行副总裁 周 柏
访谈嘉宾: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韩卫光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李刘生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李 周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士宏

发言主题:智能技术在铜合金设计及板带加工方面的应用
发言嘉宾: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士宏

发言主题:连接器用高性能铜合金的生产
发言嘉宾: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韩卫光

山西省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招商推介会
推介主题:山西省铜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培育情况、政策介绍
推介嘉宾: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推介主题:运城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推介
推介嘉宾: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推介主题:垣曲县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推介
推介嘉宾:垣曲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推介主题:山西北铜新材料公司产品推介
推介嘉宾: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引资项目和供应链签约






互动交流

论坛三:铜产业低碳能源转型论坛
发言主题:铜市供需变革:新能源驱动长期涨势
发言嘉宾: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原秘书长 刘彦龙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品主要由中、日、韩三国企业生产。
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推动下,从 2015 年开始,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2015 年超过韩国、日本跃居至全球首位,并逐步拉大差距。
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为324GWh,在全球占比高达 57%。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738GWh,全球市场份额增长到68.3%。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910GWh,全球份额为71%。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1170GWh,同比增长 28.6%,全球市场份额扩大到76%。 2025年1-7月,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约为940GWh,同比增长约68%,全球占比超过80%。
中国锂离子电池对铜的需求量

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铜产品的需求。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从2018年的124.2GWh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1170GWh,预计2030年将增长到3800GWh。
按照行业通用标准,1GWh锂离子电池通常需要600-800吨铜箔,这意味着仅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对铜箔的需求量就达到了70.2-93.6万吨。2030年有望增加到228万吨。
中国新能源汽车对铜的需求
根据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统计,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铜量约83kg。其中:动力电池占55%,电机驱动占22%,充电设施占18%,其他系统占5% 。
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铜使用量有所差异。纯电动汽车:一般用铜量为80kg左右,其中锂离子电池铜箔单车用量约35kg,高压线束用铜23kg,电机用铜12kg;插电混动汽车:整车用铜量大约60kg,其中锂锂离子电池铜箔用量约15kg,电机用铜10kg;电动巴士:用铜量级260kg。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如果按83kg/辆计算,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铜量为106.8万吨。
如果2030年中国汽车产量为3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65%,预计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铜量将达到188.8万吨。
锂离子电池对铜加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为满足锂离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对铜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铜加工技术正朝着多个方向演进:
》大咖分享:中国锂离子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铜产品的需求【铜业年会】
发言主题:电力设备产品碳足迹量化研究与实践
发言嘉宾:中国电科院碳评估室主任 刘 超

一、背景现状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者在产品、服务的生产、提供和消耗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也就是⼈们常说的 “碳耗用量”。
产品碳足迹是指某一产品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CO2及其他温室气体(以CO2排放当量的形式表示)排放总量。
碳标签(CarbonLabelling),即碳足迹标签,是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的标签。是将产品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
国外发展现状——政策制定与绿色贸易壁垒
英国于2007年推行了世界上第一个产品碳足迹标签,随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碳标签制度,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影响较为广泛的
为英国的碳标签制度。
目前一百多个国家已提出“零碳”或“碳中和”气候目标。主要国家更加重视产品的绿色低碳成分,陆续颁布产品碳足迹强制性法律要求,产品碳足迹逐渐成为进入国际市场和品牌供应链的必
备条件。
国外发展现状——核算体系与数字化工具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覆盖电力、钢铁、航空等领域,通过配额交易机制推动减排。其碳足迹核算已延伸至产品全生命周期,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闭环管理。
国际企业广泛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CA)工具,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碳足迹核算。欧美研究机构开发高精度碳足迹数据库,如 Ecoinvent、GaBi,为全球核算提供数据支持。
国内政策驱动与绿色转型需求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我国政府相关部委紧紧围绕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政策推动和规划部署,已将“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纳入生态文明体制
改革核心任务。
国内发展现状——体系构建
《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2023年11月,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该文件提出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明确工作要求、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对规范有序开展国家碳足迹管理工作、有效应对欧美涉碳贸易壁垒冲击、加快生产和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大任务: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
主要目标: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国内发展现状——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2024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16部门发布《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该文件提出四项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等,并分解成22项具体工作。
2027目标: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2030目标: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 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主要任务: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
国内发展现状——地方政策
其列举了山东省、上海市、江苏省以及浙江省等地的政策。
国内发展现状——数据基础持续强化

2025年1月,首次发布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0.6205 kgCO2e/kWh),为中下游产品核算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纷纷试点碳足迹标识认证,通过核算产品碳足迹提升绿色竞争力。国内CPCD、天工等数据库已开始初步建立。
国内发展现状——标准体系日渐完善
《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国标方面,加快研制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团标方面,按照团体标准先行先试、逐步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原则,研究制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采信方面,由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改委等部门发布规则标准采信清单。
二、量化模型构建与案例分析
选择典型电力设备
电力变压器及电力电缆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是确保电力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链条输送与配用的关键设备。据测算,2023年中国电力产业用铜约412万吨,占中国电解铜需求的26.3%。其中变压器及电缆的铜用量占比高达66.7%。以变压器为例,其规模效应将在电力系统供应链低碳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发言主题:面向铜行业新型电力系统协同降碳控制
发言嘉宾:武汉大学研究员 李章诚

发言主题:铜产业链碳足迹分析与碳减排研究
发言嘉宾: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研究员 闫林芳

行业发展特点
碳排放占比高:铜冶炼行业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其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约 2%。冶炼工艺复杂,涉及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可能产生大量的废水、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应用领域广泛: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腐蚀性,应用场景极为丰富。在电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建筑、家用电器等传统领域应用广泛,如电力行业中的电线电缆、变压器等,电子信息行业中的手机、电脑等零部件。
新能源产业需求:新能源汽车对铜的需求大幅增加,用铜量显著大于燃油车,同时充电桩的普及也将增加铜的需求。数据中心、AI 服务器集群对高精度铜缆需求激增,单座超算中心耗铜量可达万吨级。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6.6亿吨。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碳排放量逐年上升,其中铝、铜、铅、锌等主要金属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
2024 年我国精炼铜产量 1364.4 万吨,进口量 404.08 万吨,出口量 45.62 万吨,国内精炼铜需求量 1722.86万吨;2024 年我国铜精矿(金属量)产量 180 万吨,进口量 677.7 万吨,国内铜精矿(金属量)需求量 857.7万吨。此外,2024 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约为 2350 万吨,均居世界第一。
铜行业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挑战

1、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2、促进产业链低碳协同,助力产业链高质发展

3、赋能国家双碳战略举措,支撑双碳目标落实
二、铜行业产品碳足迹量化测算
碳排放量化方法概述
(1)核算方法:包括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其根据不同计算目的与计算对象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尺度。
(2)估算方法:主要包括生命周期评价法和投入产出法,相比于核算方法,简单易用但不够准确。
(3)因素分解分析法:主要包括结构分解分析法和指数分解分析法,能够将碳排放的变化分解 为多个影响因素。
圆桌访谈:铜与新能源低碳转型下的产业共生
主持人:SMM咨询总监 崔索野
访谈嘉宾: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研究员 闫林芳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瑞继保储能行业营销总监 芮运泽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原秘书长 刘彦龙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解决方案经理 周 骏

发言主题:零碳驱动 铜创辉煌—天合智慧能源多场景解决方案
发言嘉宾: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解决方案经理 周 骏

行业趋势
行业背景|铜业市场规模
全球市场概况
2023年全球精炼铜产量:2692万吨全球产能:3226万吨/年,产能利用率83.5%,中国产能占全球40%以上。
中国市场地位
2024年精炼铜产量:1364万吨(全球第一),2024年铜加工材产量:2350万吨(全球第一),2023年消费量:1545万吨,占全球58.2%。
新能源驱动
电动汽车用铜量:83公斤/辆(传统车20公斤),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计超2000万辆,光伏与储能成为新增长点。
行业背景|铜业现状及政策

光伏与储能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双碳目标及节能降本:促使市场对新能源需求增加。
光伏和储能成本下降:提升了光储市场竞争力
制造、集成、渠道、用户重合率高,促使光伏与储能同步发展。
以上三条促进了光伏与储能快速发展
2024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277.57GW,全球占比43%。
新增储能43.7GW/109.8GWh,全球占比47%。
光伏、储能装机规模全球第一。
趋势一|光储未来已来 度电成本持续下降
根据目前光伏度电成本已经全面低于上网电价,带来用户侧平价。
随着储能技术推进,光储平价后会更加打开全球光储市场空间,将更有助于新能源的发展。
未来分布式电源(新政策、新模式)将以“光储融合解决方案”为主。
分布式业务挑战与机遇并存,光储充协同是破局关键

新型场景光储互补需求增加
立足多样化场景,洞察用户需求,挖掘用能痛点。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创新,构建光储融合能源体系。
》零碳驱动 铜创辉煌——天合智慧能源多场景解决方案【铜业年会】
发言主题:基于构网技术的矿用新能源电力系统
发言嘉宾: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瑞继保储能行业营销总监 芮运泽

发言主题:面向产业负荷,打造源网荷储/绿电直连解决方案
发言嘉宾:远景能源有限公司远景零碳综合能源业务发展总监 王进强

1V1 2026长单供需洽谈区

SMM&为恒智能:铜产业储能合作专场沙龙

10月31日
企业考察


为保障考察安全有序推进,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前,中条山集团专门组织了安全培训,系统学习矿井开采规范、生产作业安全法则、现场考察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置流程。




CCAE 2025 SMM(第十四届)铜业年会暨山西省第二届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大会考察团(山西篇)一行,按既定行程先后前往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侯马北铜铜业有限公司、山西北方铜业有限公司铜矿峪矿开展实地走访。



每到一处,考察团均受到各企业领导的热情接待与细致统筹安排。在企业负责人及相关部门核心人员的带队讲解下,考察团成员先后深入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区、技术研发中心等核心区域,近距离观摩关键生产工艺流程,实地查看产品迭代升级成果,详细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布局、发展历程、产能规模及前沿技术应用情况。
考察全程,全体成员始终严格恪守各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自觉遵守现场参观秩序,保持整齐有序的行进节奏,既保障了考察活动的安全平稳推进,也为高效考察参观奠定了基础。
考察过程中,考察团成员分别与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侯马北铜铜业有限公司、山西北方铜业有限公司铜矿峪矿的领导们展开友好深入的座谈交流。双方围绕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方向、供需合作机遇等话题充分交换意见,现场沟通氛围积极热烈。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条山集团)成立于1956年,属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是以铜为主、多业并举,集地质勘探、采选冶炼、精深加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国际贸易、科研设计、尾矿综合利用等为一体的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铜全产业链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七五”“九五”“十五”重点(铜行业)科研攻关项目,是中国铜工业发展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技术策源地,2023年成功当选山西省重点产业链“铜基新材料”链主企业。旗下最大控股子公司——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方铜业,证券代码000737),于2021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中条山集团作为中国重要产铜基地之一,资源储量丰富,现探明保有铜矿石资源储量2.25亿吨、金属量140万吨,矿山深边部远景资源量3.3亿吨,铜金属量250万吨。现主要产品及产能为采矿1050万吨、选矿1150万吨、铜精矿含铜5.5万吨、阴极铜35万吨、高性能压延铜带3万吨、高精度压延铜箔5000吨、金锭15吨、银锭275吨,水泥150万吨、耐磨材料2万吨,同时综合回收铂、钯、硒、碲、铋、铑、铱等有价稀贵金属元素。铜采选、铜冶炼产能稳居中国铜行业前十,连续多年荣登中国有色金属企业营业收入50强。

产品图片

联系方式

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本6.8亿元,是北方铜业(股票代码000737)的全资子公司,是集铜及铜合金、高精度铜板带、高性能压延铜箔、覆铜板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是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单位、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分会及覆铜板分会会员单位。


公司投资的新建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覆铜板项目年产5万吨高性能铜及铜合金带箔材,其中一期建设规模为3万吨高性能铜及铜合金带箔材(铜及铜合金带材2.5万吨,压延铜箔5000吨),创造了连续轧制单卷长度突破2万米的6μm压延铜箔的行业记录。


公司主要产品有压延铜箔(光箔系列和处理箔系列)、铜及铜合金带材,产品质量达到行业先进标准,主要应用于射频电缆带、电池极耳、引线框架材、新能源用带材、变压器带、5G通讯、航空航天、石墨烯薄膜制备等领域。

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将践行“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十六字要求,立足于中条山集团山西省重点产业链铜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及缔造华北地区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北方铜业铜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秉持进军铜加工行业一流标杆企业的使命愿景,全力推动公司铜基新材料产业向高端迈进,为公司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击查看企业考察详情:》CCAE 2025 SMM(第十四届)铜业年会考察团(山西篇)圆满收官!
签到&观展&花絮





至此,CCAE 2025 SMM(第十四届)铜业年会暨山西省第二届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感谢大家的帮助与支持,我们明年再聚~









